close

每個父母都希望培養出有自信的孩子,只是有些家長用對了方法,有些家長採用的策略卻適得其反。最常見的一種扼殺孩子自信心的古老方法就是:「孩子表現好是應該的,不要給他們太多的稱讚,以免他們志得意滿,不再力求上進。永遠要告訴孩子他的缺點,他還有哪些可以努力的空間,這樣孩子才會繼續不斷的努力,總有一天可以出類拔萃。雖然在我心裡以孩子的表現為傲,但是絕對不能說出來,因為這樣會妨礙他成長的空間。」


 


可能還有很多父母抱持著這種為孩子好的苦心。孩子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成長,為了得到父母的讚許,只好不斷的努力。但是就算有再高的外在成就,心裡始終認為自己不夠好,因為他已經習慣不斷用更高的標準來看待自己,永遠活在追求別人的肯定,「好還要更好」的桎梏裡。


 


因此,要讓孩子有自信,自在快樂,不要從小這樣殘害他們。孩子有缺點需要改進,一定要幫他們想辦法調整和改進;孩子有優點值得讚許,也不要吝於給他們鼓勵和肯定。如果永遠拿著一百分的標準來看孩子被扣掉的分數,孩子永遠不會有自信。唯有從零分的角度看到孩子得分的地方,孩子才會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能力,相信自己。


 



孩子怎麼看待自己,覺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,是影響孩子自信心的關鍵。從孩子懂事之後,就透過與他人互動的點點滴滴,逐漸形成對自己的看法,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,來自於重要他人的評價。小的時候,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,很難去評斷爸爸媽媽的話,有多少正確性和可信度,幾乎都是全盤接受。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評語,往往在潛移默化中,形成孩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。父母的話語,在孩子的心裡,會變成他自己的聲音,即使長大了,父母不在身邊,那些話語還是一樣的如影隨行。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指責和批評,孩子很自然的認定自己是個糟糕的孩子。如果父母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,並將它指出來,給予正向的肯定,孩子也自然而然會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,進而建立自信心。


 


正向看待孩子


每一種氣質向度都沒有好壞,端賴在什麼情境下,從什麼角度看待。父母要學習從正向的角度描述和看待孩子的特質,孩子就會喜歡自己,進而對自己有信心。所以家長要練習將正向的口語描述變成習慣。這樣做不是要故意誇大孩子的優點,而是要如實的給孩子回饋,如果可以從正向的角度描述,孩子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優點,表現得更好。孩子的每一項特質,都是他的資產,就看能不能在適當的情況下發揮。這一點得靠父母和老師的幫忙。


 





我的女兒從小相當好動,記得她幼稚園大班時,有一次我去參加學校的家長會,老師談到帶小朋友去戶外教學的情形。老師說有一次去參觀市立美術館,大部分的孩子都很安靜守規矩,只有三個小朋友,跑來跑去,靜不下來。這三個人分別是○○○、○○○和我女兒。聽到老師這樣說,我的臉上立刻出現三條線,雖然早知道他氣質好動,這是必然的結果,但仍感覺有些羞愧。老師聊些別的事情之後,又談到有一次戶外教學,地點是天母運動公園。公園裡有一座非常高大的繩索攀爬架,大部分的小朋友爬到一半就停下來了,只有○○○、○○○和我女兒爬到最頂端。這時,我頓時頭上發光,感到莫名的驕傲。一陣高興過後,我仔細想想,這三個爬到最頂端的小朋友,不就是在美術館裡最不守規矩的那三個嗎?我才突然頓悟原來孩子的特質沒有好壞,就看它被擺在什麼位置。放對了位置是英雄,放錯了位置是狗熊。


 



父母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,了解孩子的氣質和優勢,給他們適合的環境,順情適性的發展,表現輕鬆自然的那一面,這樣孩子就會活得有自信又快樂,我們也會快樂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秋玲老師 的頭像
    秋玲老師

    王秋玲老師的部落格-散播溫暖與愛

    秋玲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